读史识
约瑟夫森电压量子基准

  

  1962年,英国物理学家布赖恩·约瑟夫森从理论上对超导电子对的隧道效应作了预言,对于超导体-绝缘层-超导体互相接触的结构,当绝缘层的厚度只有几十埃时,超导体内的电子对就有可能穿透绝缘层势垒形成电流,而隧道结两端没有电压,即绝缘层也成了超导体。此时发生的量子力学隧道效应称为“约瑟夫森效应”。

  约瑟夫森效应是宏观量子效应的一种体现。在约瑟夫森的预测之前,人们仅知道非超导状态的电子可以借由量子隧穿效应流过绝缘层。约瑟夫森首次预测了超导状态下库柏对的隧穿现象,也因此获得了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交流约瑟夫森效应结两端的直流电压V≠0时,通过结的电流是一个交变的振荡超导电流,振荡频率(称约瑟夫森频率)f与电压V成正比,即f=(2e/h) V,e为电子电量,h为普朗克常数。而直流约瑟夫森效应实际在1962年之前已经在实验中被发现。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按照交流约瑟夫森效应成功制作出了1伏特电压标准,它是由19,000个串连的约瑟夫森结阵列所达成的电压计量基准。然而,这一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远不在于此,它由此开启了用基本物理常数对基本单位定义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