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计量"这个名词术语,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称为"度量衡"...

>> 国际计量知识
国际米制公约组织

  1791年法国开创“米制”,它以经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定名为“米突”(米);以米的十分之一长度的立方作为容量单位,定名为“立特”(升);以一立方分米的纯水在4°C时的重量(质量)作为重量单位,定名为“千克”(公斤)。这种制度是十进位制,完全以“米”为基础,因此得名为“米制”。1875年3月1日法国政府召集了“米制外交会议”,20个国家派了政府代表与科学家出席。1875年5月20日由20个国家中的17位全权代表签订了举世闻名的“米制公约”。该公约规定,由参与国共同出经费在巴黎成立一个常设的科学机构,以保证“米制的国际间的统一和发展”。这个机构就是国际计量局(简称BIPM),总部设在法国巴黎。米制公约还规定设立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由各国科学家组成,负责指导和监督国际计量局的工作。它向定期召开的国际计量大会(CGPM,即米制外交会议的延续)负责,经常地提出有关单位定义、名称符号的推荐书,以供国际计量大会采纳。只有国际计量大会才有权对这些涉及全世界的重大事务做出决议。CGPM每四年在巴黎举行一次会议。《米制公约》的签订,为全世界统一计量单位打下了基础。我国于197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参加《米制公约》,从1979年起国家计量局顾问王大珩教授当选为CIPM委员,1995年10月第20届国际计量大会上正式改选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高洁研究员为CIPM我国代表委员。